金融界网1月8日消息,A股收盘,三大股指小幅调整,沪指跌0.18%,报3569.85点,深成指跌0.24%,报15319.29点,创业板指跌0.37%,报3150.78点。
虽然A股止步六连阳,但是成交依旧火爆,两市成交额11322.8亿,连续第五日突破一万亿元。北向资金全天实际净买入206.15亿元,为历史次高。其中,沪股通净买入105.85亿元,深股通净买入100.29亿元。统计发现,北向资金为连续3日净流入,净流入额分别为2.36亿元,32.63亿元,206.14亿元,合计241.13亿元。
火爆的市场,奔涌的资金,跳动的数字。但是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,这一切似乎注定是一场机构的狂欢,留下散户在寒潮中凌乱。
据统计,从A股市场60日的平均涨跌幅来看:
1000亿以上的公司平均涨幅 22.6%,
500~1000亿的公司平均涨幅18.7%,
200~500亿的公司平均涨幅12%,
100~200亿的公司平均涨幅3%,
50~100亿的公司平均涨幅-2.7%,
50亿以下的公司平均涨幅-9.4%
市场流露出了浓浓的“以大为美”的偏好,这背后是A股市场生态的撕裂,主流资金集体抱团大票,使得市值50亿以下的标的无人问津;造成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态。
对此,中信建投(行情601066,诊股)研究所所长武超则在昨晚的央视财经节目上表示,从2018年到现在整个市场的机构行为越来越明显。不管是新发基金还是增量资金,散户市场逐步在向机构化演变,导致重仓的白马股被不断推高。市值在五百亿上下的公司将来可能会进一步分化,好公司与差公司的估值收敛可能很难看到了。
武超则认为,市场这两年的泡沫化是不分行业的,到底是消费行业泡沫化还是制造业泡沫化,还是TMT龙头泡沫化,其实是整个市场核心资产的泡沫化。但是,这背后所隐含的是龙头企业增长的确定性。需要区分食品饮料、TMT等的创新周期是不同的。食品饮料的配方很少变化,也很难被颠覆,成为龙头后壁垒是很高的。但TMT创新周期很短,三五年可能就会换一拨龙头。所以结论就是,龙头可能会变,但龙头的泡沫化是不会变的。
东吴证券(行情601555,诊股)陈李在最新分析中指出,中长期来看,投资者确实应该把研究重心集中到优质公司上。好公司变得更好,涨幅较大公司出现更大涨幅,这种“强者更强”的概率大于“逆袭”概率。在200家“金子”公司里寻找“钻石”,其性价比强于在4000家“泥沙”里去寻找“金子”。
各路机构资金集体出动
从QFII资金入场规模来看,据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9月底,QFII/RQFII持有A股总市值已经超2385亿元,而去年,QFII/RQFII持有A股总市值为1734亿,同比大增37%。而据华创证券统计显示,这一市场市值较2010年末增加近3倍,持股数量5年来呈上升趋势。
从持仓路径来看,长江电力(行情600900,诊股)、美的集团(行情000333,诊股)、三一重工(行情600031,诊股)、东方财富(行情300059,诊股)、顺丰控股(行情002352,诊股)、海螺水泥(行情600585,诊股)、老板电器(行情002508,诊股)均成为QFII资金大举布局的重点。
截至2020年11月底,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达到18.75万亿,截至2020年12月26日,年内成立新基金1398只,合计募集规模3.12万亿元。权益基金发行规模达到2.001万亿,占比64.15%。
机构投资者以及北上资金出于业绩、保本、逐利等等的需要,在投资方法论上的趋逐步同,使得可供大家可选择的标的范围逐步缩小,大家在择股、择时上的一致性逐步相似,这使得A股机构抱团现象进一步强化。
推荐访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