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马庙村村民陈存怀,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超市。前些天,他通过村里的“金融夜校”培训,学会了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,这让他的“小买卖”一下子发生了“大变化”。“现在不用每次都到镇上银行网点去打货款了,这边网上汇款,一分钟后那边就发货。”陈存怀高兴地说。
据了解,针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匮乏的实际,人行山东阳谷县支行依托阳谷农商行在辖区开办“金融夜校”,由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,入村“面对面”宣讲普及金融知识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打造百姓金融课堂
在阳谷县石佛镇王楼村村委会会议室内,一堂精彩的金融课吸引了150余名村民,工作人员正由浅入深、通俗易懂地向父老乡亲和返乡农民工讲解存贷款业务办理,怎么辨别新版人民币真假以及什么是非法集资等知识。“参加这样的学习班,觉得又重新回到了60、70年代扫盲夜校一样,这可比晚上打麻将强多了。”53岁的村民苏继果笑着说。
“我们把"金融夜校"开办到农村,旨在落实普惠金融相关要求,打造老百姓 自己的金融课堂,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。”人行阳谷县支行行长张丽告诉记者。
据介绍,为办好“金融夜校”,人行阳谷县支行指导农商行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,采取推荐、考试等方式,从县人行和农商行筛选11名沟通能力强、金融业务知识扎实的中青年员工作为授课人选。完善硬件设施配置,18个乡镇支行级网点添置笔记本电脑、投影器材、音响设备54件。建立“金融夜校”考评机制,每次授课结束后发放授课情况统计表,由现场群众根据满意度打分,对得分高的授课人员农商行予以奖励,截至6月末,已奖励授课人员32人次、金额2.8万元,有效地激发了员工授课热情。
同时,“金融夜校”充分考虑农村受众特点,课程浅显易懂,在课堂讲解、主题宣传的同时,对常用的金融知识与产品服务,通过PPT演说、小品表演等方式与村民互动,并向积极参与的群众发放纪念品。截至6月末,阳谷县已累计举办“金融夜校”158场,参与农民3.54万人次。
贴近百姓金融需求
记者了解到,人行阳谷县支行精心参与“金融夜校”课件制作,内容涉及人民币反假、银行卡和ATM设备使用、小额扶贫贷款、识别非法集资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多项内容,让“金融夜校”注重因材施教,贴近百姓金融需求,不断提高授课活动针对性。
在此基础上,该支行还根据群众反馈的需求情况,结合各乡镇特色产业,不断优化“金融夜校”授课内容。如阿城镇、七级镇是蔬菜种植大镇,农户对资金有较强需求,授课内容重于小额助业贷款等方面;寿张镇是传统布匹商贸大镇,市场交易较为活跃,授课内容则侧重于人民币反假及网上银行等知识。
阳谷县还结合金融服务发展迅速的特点,将非现金结算知识作为“金融夜校”的授课重点,与农村电子支付工具投放齐头并进,着力于通过培训宣传,逐步提高农村电子机具替代率,让农村群众充分享受到方便、灵活、快捷、高效的金融服务。“以前对电子机具不熟悉,通过金融夜校的讲解,现在ATM存取款、转账等业务,基本都能熟练操作了,真是方便多了。”不少参加了“金融夜校”的村民深有感触地说。
阳谷县农商行行长杨茂合介绍,2016年1至6月份,全县乡镇以下农村自助金融服务终端达290台,同比增长22%,新增ATM等自动设备69台,同比增长28%,受益农户10.78万户,覆盖率提高到13%。
助力百姓脱贫致富“俺一直想到农商行贷款办一个养殖场,就是不晓得手续,今晚听了"金融夜校"小额贷款的讲解,心里头终于有了底!”西湖镇仓子村村民王长现参加完“金融夜校”培训后高兴地说。
据了解,阳谷县把“金融夜校”作为金融知识扶贫的重要平台,让农民群众了解金融政策、熟悉金融产品,增强自助创业和扩大生产经营的信心。“金融夜校”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,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金融扶贫政策、小额扶贫贷款等金融知识,授课人员将简单的文字介绍等制作成动画流程图,让村民一目了然,更易接受。
截至6月末,阳谷县“金融夜校”培训农村居民3.54万人次,其中贫困户1.03万余人,覆盖全县贫困人口约15%。农商行工作人员则利用“金融夜校”授课的时机,将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进行登记,并开展入户走访活动,制定一户一策,实现金融扶贫精准对接。
统计显示,今年1至6月份,阳谷县农村地区申请扶贫贷款人数新增706人、同比增长55%;申请金额6982万元、同比增长60%;实际发放扶贫贷款3273万元、同比增长94%,涉及贫困农户457户。通过“金融夜校”牵线搭桥,全县有167户贫困农户实现脱贫,86户走上致富道路。